17:262022-08-12
牙齿有话说
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,有口福才能享幸福,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更是如此。
民间认为:人老了牙齿自然会松动、脱落,甚至还延伸出俗语“老掉牙”,但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
随着年龄的增长,牙龈会跟着老化退缩,牙槽骨变短,在口腔医学中被称为“骨吸收现象”,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正常的骨吸收并不足以使牙齿脱落,“老掉牙”并不是自然规律。
牙齿健康如何定义?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对牙齿健康的标准做过定义:8020,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。通常智齿不包含在内。每个人有28颗恒牙。如果牙齿脱落至少于20颗的时候,可能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。
根据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全民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0%以上,其中, 65岁—74岁年龄组失牙的平均数为9.86颗,全口无牙者约占20%,缺牙修复率仅18%,这意味着许多老年群体长期处于缺牙甚至无牙状况。由于长期不重视牙齿修复,“缺牙症”更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。
|导致“老掉牙”的原因是什么?|
“老掉牙”的罪魁祸首是——牙周病。
牙周病是由口腔菌斑长期存在刺激引起的,发生在牙支持组织(牙周组织)的疾病。通常口腔卫生情况较差,牙结石堆积刺激牙周,出现炎症,伴随患有牙周病。
■ 轻度牙周病:
初期症状容易被忽视,表现为牙龈出血。这是牙周菌斑堆积,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的,及时治疗可以遏制恶化。
■ 中度牙周病:
表现为牙龈经常性、频发性出血,伴有口腔异味,牙龈有时明显疼痛,牙龈开始出现萎缩的迹象。
■ 重度牙周病:
表现为牙龈萎缩,牙齿松动。良好的牙周健康是牙齿稳固生存的重要条件,炎症长期存在会动摇牙齿稳固的根基,如果未能及时治疗,可能发生牙齿脱落。
调查显示,我国全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%。绝多数多人难以意识到自己存在牙周病,因为牙周炎发展进程缓慢,可长达10余年或数十年,直到牙齿脱落。
|“老掉牙”有什么危害?|
■ 咀嚼功能减退,出现营养不良;
■ 导致牙齿倾斜,牙槽骨吸收;
■ 记忆衰退,加速衰老;
■ 可能导致如心脑血管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消化系统等全身性疾病;
■ 导致消化系统紊乱;
|如何避免“老掉牙”?|
■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刷牙方法要正确,牙膏选用要恰当,使用牙线、牙签清理食物残渣并漱口;
■ 定期进行洁牙和口腔检查;
■ 如果出现龋齿、牙齿疼痛、牙齿炎症、牙齿缺失等问题,应该尽早治疗;
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群体,均应该提升口腔健康意识,维护口腔健康任何时候都不晚,建议每半年或1年进行口腔检查,排查疾病隐患,及时发现问题并接受治疗,优诺口腔全心全意守护口腔健康,愿您享受品质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