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:08 2022-03-18
青岛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已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。在这高效率工作的背后,需要协调和动员的资源非常庞大,无数医务人员、志愿者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工作,夜以继日筑牢生命安全防线。
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优诺口腔工作人员,疫情发生以来,各机构每天都有医护人员主动请缨,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抗疫战斗中。
最近,我们将连载【优诺抗疫日记】,通过他们的故事,感受这座城市的力量与坚定。
危急时刻,总有人挺身而出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辽宁路机构医务科的孙维主动请缨,成为了支援开平路劳动广场核酸检测队中的一员。“我随时有空,可以支援社区核酸检测任务!”,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核酸检测开始前,大家相互加油打气
3月12日上午7:00集结出发,孙维随队伍抵达开平路劳动广场核酸检测点后,相关负责人立即进行了相应部署,采样队员迅速适应环境、穿戴防护用品,一切准备就绪,立即开始工作。采样时,一人一消一采,循环往复。
孙维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
“核酸采样的时候有位年长的阿姨,她非常恐惧采样过程,好几次都想往后躲,我和同事们安抚好阿姨后,阿姨耐心地听我们讲解整个过程,最后成功采样。结束后,阿姨对我们说了好几声谢谢,当时感觉心里非常暖,也非常感动,觉得很有意义。”孙维对这件事印象十分深刻。
每日的消毒杀菌必不可少
防护服的防护是很严密的,一点都不透气,活动比较受限,视野也不是很开阔,口罩比较紧,很勒耳朵和面部,戴一天下来,耳后和面部会有血痕。
致敬抗疫所有工作人员,防疫人人有责,配合政府,感谢祖国。愿疫情早日结束,美好如约而至。“西”望无事,“莱”日可期,莱西加油,青岛加油!
积极响应,筑牢疫情防控阵线
在接到接到上级部门紧急通知后,辽宁路机构医务科迅速组建支援队伍,王欣医生跟随队伍前往青岛市旅游学校、青岛市实验小学区核酸检测点(3月7日、3月9日)、海岸路社区核酸检测点(3月12日晚),布置检测现场、安排检测顺序、发布检测通知、维护现场检测秩序,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。
王欣医生与队友的合影
核酸检测点负责人讲解注意事项时特别强调,所有的工作前提是保护好自己,做好防护细节,每人反复演练穿脱防护服流程,直到熟练为止。
灯火通明的深夜检测点
我一直在想,到底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,如果在两个星期前,我想美好生活肯定不是每天堵车,早起上班,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。现在想来,若是这座城市一直健康,忙碌的生活异常充实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那就是美好的生活。
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,红瓦绿树,碧海蓝天,现在这座城市生病了,身为青岛城市的一员,我们能为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,大家众志成城,抗击疫情,待疫情结束,春暖花开,一起去看海。
情系一线支援,温暖关怀暖人心
辽宁路机构医务科的丛慧跟随队伍来到青岛格兰德小学核酸检测点(3月7日、3月10日),换好防护服、手套,脚套,戴好面屏后,便开始今天的工作:为了保证规范操作,避免发生感染,每为一名学生采完核酸,都要用冰冷的酒精规范快速手消,几个小时过去之后,眼镜,防护面屏已经全部雾化,双手冰冷麻木,冻得像“红萝卜”,腰部酸胀疼痛,她们却依旧在坚持。
冰冷与雾气,是工作的主旋律
为了节省资源,防护服一旦穿上之后就不能随意脱下,有时候大家要穿着防护服8个小时以上,队伍中,没有一个人喊累、没有一个人退缩、没有一个人喊停。
“我们要戴两层手套,外面的一层手套是脏的,我们得先用外层的手套把防护服的拉链扯开,进而脱去外层的脏手套,用里层的干净手套从内部将防护服‘一卷一卷地卷下来’,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无菌化。”脱防护服对大家来说也是一次考验。
核酸检测过程无菌化操作
早出晚归,一天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。结束检测任务的时候,大家都已经累瘫了,脱下防护服后能看到红肿的眼睛、冻得通红的双手、凌乱的头发、以及防护服束口处深深的勒痕……看着漫天的繁星、空旷的马路,每个人都期盼着疫情能够早日散去,重回往日的平和生活。
希望疫情早点结束,大家都平平安安的,也希望前线的医务人员守护我们的同时守护好自己,再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,我也是义不容辞。希望余下岁月,无灾无难。青岛加油!中国加油!
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惊天动地,只有忙忙碌碌的身影与平平凡凡的工作。在紧张、高强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,一批批默默无闻、无私奉献的“白衣天使”辛勤地付出,守护人民生命健康,展现了每一位优诺人的大爱与担当!
城市虽空,唯有平安喜乐,才是万家灯火的团圆。相信疫情终会退去,待到山花烂漫时,共看繁花似锦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