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:08 2022-03-18
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…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,助健康之完美,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,救死扶伤,不辞艰辛,执着追求,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。”
青岛疫情发生以来,优诺口腔各机构每天都有医护人员主动请缨,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抗疫战斗中。
【优诺抗疫日记】已连载至第五期,通过他们的故事,感受这座城市的力量与坚定。
2022年3月17日,青岛下起了小雨,若是一个普通的休息日,黄建峰医生会选择在卧室静听雨声,和衣而眠。如今身在城阳区惜福镇隔离酒店的她,要早早起床洗漱,坐上前往莱西市体育场“气膜方舱实验室”的班车,开启一整天的核酸样本检测工作,直到晚上八点多,工作结束,星夜兼程,换取一晚香甜的美梦。
出发前的青岛支援队伍合影(黄建峰医生 右二)
出生于1993年的黄建峰(下称黄医生),是优诺口腔香港路机构检验科的一名医生,平时负责血液检验工作。刚接到驰援莱西的通知时,她内心十分激动,终于可以为青岛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,但疫情期间的核酸样本检测工作任务量十分艰巨,而且准备时间也只有半天,紧张程度可想而知。
抗疫战场执白甲,不破新冠终不还
时间回到2022年3月11日。莱西市体育馆“气膜方舱实验室”(下称实验室)连夜搭建,前后用时不到12个小时基本搭建完成,达到实验室运营标准,并为莱西市统一进行的区域核酸检测,提供样本检测服务。
3月13日晚,青岛市派出50位医务工作者支援核酸样本检测,实验室内医生、检验师共100余名。
身着防护服的黄医生与队员的合影(右二)
6座气膜方舱实验室按照两条核酸检测生产线设计,检测基地包括1个样本接收区 、1个样本处理区、1个试剂准备区、2个样本制备区、2个核酸扩增区,配备有核酸提取仪、扩增仪等全自动化设备百余台,并配有生物安全柜、洁净工作台等设施,按十混一采样检测方式,基地的日检测能力预计最高达到10万管,100万人份。
莱西市体育场气膜方舱实验室
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刚去那天,不管是工作环境,休息环境,还有防护装备以及物资都是不完善的,甚至连喝的水都没有。我们去的时候,莱西卫健局的一位负责人跟我们说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要努力克服,你们来支援有什么需求,可以跟我说,我能解决的我就解决,我解决不了也会尽力找人去解决,这就让我们很安心。集团医政医管中心杨雅萍总监曾嘱咐,缺啥少啥要跟她说,她给我们送,后勤一定会做到位。最后提醒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,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,感觉我不是一个人在支援,身后是整个优诺集团的支持和青岛这座城市的力量。
黄医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:“今天下雨了,听说气温比较低,莱西市政府为我们紧急购买军大衣、秋衣秋裤等生活物品,比我们自己想得都周到。
莱西市政府提供的军大衣和抗病毒中药
防护服里的汗水和护目镜下的雾水
都是值得的
没有人能预料一线的状况,也没有人能无视病毒的危险。封闭的防护服、勒紧的口罩和护目镜,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对抗疾病的最后防线。
进行准备工作的黄医生
(手术衣+防护服+两层手套+两层口罩=防护基本配置)
“真的是太热了,而且特别闷,戴着两层口罩还有护目镜,呼吸都困难,还要连续穿七个小时以上,并且要进行高强度的检测工作,对检测者的体力和精神都有着极强的考验。”黄医生说,穿上防护服,根本都认不出来谁是谁,只能靠衣服上的名字来区分,“虽然互相看不清脸,但我们都是实打实的生死之交。”
黄医生手臂上的印痕
厚厚的防护服穿久了,黄医生也会觉得喘不过气,护目镜勒得额头疼,汗水浸湿衣衫。脱去一层层防护装备走出隔离区,她的胳膊上留下了一道道印痕。
抗疫最前线 每一份样本都需要认真对待
黄医生接受采访时表示,每当她从实验室工作结束出来,看到体育馆的“气膜方舱实验室”时都特别自豪。“一天时间建好实验室,并完成各种设备的调试,这就是抗疫的青岛速度。”
黄医生与支援队伙伴的合影(左一)
“连续七八个小时检测工作,手都是抖的。实验室的工作分为早班和晚班,早班的伙伴做不完的检测任务,就会留给晚班的伙伴,但早班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‘多干一点,让后边的人轻松一点’,真的太令我们感动了。”黄医生娇小的身躯承担起核酸检测的重任,在工作中,大家看不到她对病毒的恐惧,只看到她一丝不苟的专业操作。
伙伴们常说,黄医生的口头禅就是“我来”、“我可以”、“没问题”。
今天是支援莱西的第四天了,我和我的战友也逐渐适应了实验室的工作节奏,标本量每天都在上升,三万管、四万管、五万管、六万管,但莱西的新增确诊人数也在不断减少,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,也证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核酸筛查,莱西的疫情终于有了好转。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,虽然每天很累,但是值得。今天队长告知我们要到接到上级“已经完成工作任务,可以撤离”的通知后,再进行撤离。明天还继续加油干啊,小黄同志!
支援队进行核酸样本检测工作
在被问及是否报名参加优诺口腔组织的“七彩光芒公益志愿服务队”时,黄医生笑着说“还没呢,一直在外边支援,能不能帮我插个队?”
好的,没问题,黄医生,我们等您回来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许多医务工作者毅然选择逆行,因为他们懂得世间所有的坚守,都是奔向团圆。相信疫情终会退去,待到山花烂漫时,共看繁花似锦开。